学校简介:
江西财经大学是一所财政部、教育部、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,以经济、管理类学科为主,法、工、文、理、艺术、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财经学府。
现有蛟桥园、麦庐园、枫林园、青山园四个校区(不含独立学院所在的共青城校区),占地面积共2200余亩,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,馆藏各类图书1781万册,是全国绿化300佳单位之一。学校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,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持续提升治理效能,设有19个教学学院、4个管理型学院、1个独立学院,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(培育)和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(共建)各1个,江西省重点实验室、江西省院士工作站、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共计31个,以及独立设置科研机构6个和非实体研究机构12个。
学校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引领,构建以经管学科为核心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体系,基本形成数智类、经管类、文法类各占三分之一的“三三制”特色布局。现有应用经济学、理论经济学、管理科学与工程、工商管理学、统计学、法学、马克思主义理论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社会学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,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,2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,以及7个博士后流动站。应用经济学、统计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-等级,工商管理学获评B+等级,应用经济学、统计学、管理科学与工程、工商管理学入选“江西省一流建设学科”,统计学入选江西省冲击“世界一流学科”突击队学科。
学校坚持立德树人,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,形成了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主体,继续教育、留学生教育、出国留学培训为补充的办学格局。长期以来投档线、录取平均分和毕业去向落实率位列全省高校前列。现有在校生35900余人,其中本科生28400余人,硕士研究生6900余人,博士研究生600余人。开设54个本科专业,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、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。拥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、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、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、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(MOOC)9门、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6门。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、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,统计学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系列“101计划”。设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45个,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2个。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,先后两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中获专家组高度评价。
学校加快推进自主知识体系重点项目建设,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和高端智库提质行动。获评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一等奖1项,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63项(特等奖1项)。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00多项,其中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28项,领军人才项目1项;获批国家自科基金500余项,其中重点项目3项、优青项目(青年B类)2项;获批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1项、科技部重大项目课题1项等。3部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,10余项研究成果编入国家社科规划办《成果要报》并送中央领导决策参考,400多篇研究成果、调研报告获中央和省部级领导批示。主办的《当代财经》入选新闻出版总署首届“全国百强社科期刊”、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、全国高校权威社科期刊。积极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,承接项目三度受到原国务院扶贫办的表彰,研究团队获评“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”“全国巩固脱贫成果第三方评估先进集体”。成立江西财经大学-用友财经人工智能研究院,在全国率先发布敏毅财经大模型。
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,推动人才引育“121”行动,持续推进“百人会战”与“四个一批”人才战略,健全人才“引育用留”机制。现有教职工2300余人,博士学位教师在专任教师中占比76.1%,高级职称教师在专任教师中占比50.9%,拥有博士生导师202人、院士2人、国家级重点人才项目获得者17人、国家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3人、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、全国模范教师2人、全国优秀教师1人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6人、省部级以上人才工程项目获得者123人。
学校坚持开放办学,先后与美国、英国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、法国、德国、俄罗斯等52个国家和地区的204所高校建立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。加入国际商学院联盟、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、中外财经教育联盟、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、亚太旅游协会等14个国际专业联盟或组织。获批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、全省首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,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共建孔子学院。先后成为AACSB会员、EFMD会员,通过BGA国际认证、QS Stars商学院五星认证,获评ACCA白金级教育机构资质。先后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高等教育质量认证与再认证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