办学条件优良。现有海甸校区、儋州校区、观澜湖校区(含城西教学点)、崖州湾科教园,分布在海口、三亚、儋州等地,校园占地面积6011亩,环境典雅大方、阳光温馨,具有浓厚人文气息和浓郁热带风情。学校教学科研支撑体系完备,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,校舍建筑面积173万平方米,高标准科研试验基地3500余亩。
教育体系完整。现有30个学院、16个书院、76个本科专业、3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、2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、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、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。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5个,建设点数量进入全国高校前50名。全日制在校学生44219人,其中本科生32839人,硕士研究生9034人,博士研究生1831人,国际学生473人,港澳台学生 42人。
育人成效显著。建立“完全学分制、协同创新中心、书院制”协同育人体系,促进学生个性化培养。入选教育部全国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试点高校、2025年度全国高校示范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、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、教育部“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”等。学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、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、“理律杯”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冠军、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全球金奖、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、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特等奖、国际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特等奖、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等国内国际大赛奖励。
师资力量雄厚。现有教职工5200余人,其中专任教师近3100人,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738人,在站博士后226人。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等国家级人才81人。入选教育部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,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、全国教书育人楷模、全国优秀教师、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、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优秀典型。教师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、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、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等。
学科特色鲜明。拥有哲学、经济学、法学、文学、理学、工学、农学、医学、管理学、艺术学、交叉学科等11大学科门类;深度凝练出南繁与热带高效农业(智能育种、智慧农机、绿色生产、农业合成生物、营养高值加工等)、海洋科技(南海海洋生物、化学与动力资源开发利用,海洋先进材料,海洋装备与技术,陆海统筹与全球变化等)、数智技术(时空智能、网络空间安全、密码、计算机与人工智能、芯片设计等)、生态文明(生态环境监测、热带雨林保护与修复、陆海统筹的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、海岛环境治理与修复、环境健康等)、生命与健康(全健康、医疗装备、药物研发、生物制造等)、自贸港发展与制度创新(党建、法治、国际经贸规则、现代产业体系、风险防控等)、文化与旅游(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旅游消费、国际传播、南海历史与法理等)等七大学科发展方向,并据此组建七大协同创新中心,强化学科交叉融合。作物学连续两轮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。植物学和动物学、材料科学、化学、农业科学、工程学、环境科学/生态学、生物学和生物化学、一般社会科学、计算机科学等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%。
科研实力强劲。牵头获批热带海洋工程材料及评价全国重点实验室,共建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、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、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,建有省部共建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;积极参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建设,努力打造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。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。近五年,自然科学领域累计获批国家级项目1182项,人文社科领域累计获批国家级项目197项。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、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嘉许金奖、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奖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