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始终围绕西部大开发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、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,赓续“三线建设”红色基因,培养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、社会适应性强、基础扎实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”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学校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、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、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,省级现代化产业学院2个。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9项、教育部“新文科”“新农科”“新工科”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、四川省“新文科”“新农科”“新工科”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4 项。学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、四川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。近三年,学生在“互联网+”“挑战杯”“创青春”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500余项;一大批毕业生升学进入浙江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南京大学、四川大学、悉尼大学等国内外一流高校。
学生综合素质、专业本领和创新能力受到社会普遍认同和好评,涌现出“四川省大学生士兵十大典型人物”王碧源、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杨锐、“全国优秀共青团员”伍佳宁等先进个人。学校连续2年入选“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展示活动”百强行列。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0%左右,学校多次被评为“四川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”。
学校累计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、行业专家、知名企业家、杰出管理者为代表的各类人才24万余名。学校被誉为“中国白酒行业人才培养的摇篮”“彩灯行业的黄埔军校”。